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36期
编号:127767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在通气7 d内成功撤机,分为成功组44例和失败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疾病史)、通气前后临床表现(通气前神智、通气后呼吸道出血、发热、血压降低)、通气前有关血气分析、血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pH、PaO2、PaCO2、TP、Alb、BUN、Cr、WBC、RBC、Hb、HCT)。对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通气前神智情况、HR、PaO2、PaCO2、TP、Alb、通气后发热、合并消化道出血、血压降低情况、脑梗死史对通气时间有显著影响(t/字2=7.119、3.985、7.427、3.991、3.995、6.941、13.098、28.773、13.149、4.134,P<0.05)。结论:在通气前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强化HR、PaO2、PaCO2、TP、Alb等指标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能有助于缩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治疗结局。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时间;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38-02

    机械通气是治疗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1]。但是通气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依赖,并且加大医源性肺部感染风险,影响治疗效果[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插管前患者心率、插管后临床表现等指标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显著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COPD诊断依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修订版)》[3],Ⅱ型呼吸衰竭诊断依据《内科学》(第6版)诊断[4]。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67.4±14.6)岁;男63例,女37例。根据患者是否在7 d内撤机,分为成功组44例和失败组56例。撤机成功判断标准:停用有创呼吸机或无创机械同期患者拔除气管内插管时间≥48 h,且未再行机械通气,即为撤机成功。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前采取抗炎、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记录两组插管前后表现(插管前神智情况、插管后发热、血压下降、出血等情况),在插管前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pH、PaO2、PaCO2、TP、Alb、BUN、Cr、WBC、RBC、Hb、HCT等临床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采用字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过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字2=0.014、0.246、0.001、0.027、0.541、0.338,P>0.05)。但是成功组脑梗死史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34,P<0.05)。

    2.2 两组通气前后临床表现对通气时间的影响

    两组通气前神智情况、通气后发热、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血压降低情况对通气时间的影响见表2。从表2来看,上述情况均对通气时间有显著影响(字2=7.119、13.098、28.773、13.149,P<0.05)。

    2.3 两组通气前后临床指标对通气时间的影响

    两组通气前后临床指标对通气时间的影响见表3。其中:通气前HR、PaO2、PaCO2、TP、Alb对通气时间有明显影响(t=3.985、7.427、3.991、3.995、6.941,P<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虽然可以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提高疗效。但是长时期机械通气会加大患者治疗风险,影响治疗和预后[5]。因此,在保障治疗需要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朱珊等[6]认为机械通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8 h。一旦超过48 h,将会加大患者医源性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治疗难度,并且容易引发医患纠纷。陈玲等[7]也建议机械通气时间要尽量的缩短,防止长时期机械通气给患者治疗带来的负面作用。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临床中,也认识到控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认识到患者一般情况、机械通气前后临床表现、机械通气前有关指标可能会对通气时间产生影响,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通气前神智情况、HR、PaO2、PaCO2、TP、Alb、通气后发热、合并消化道出血、血压降低情况、脑梗死史对通气时间有显著影响(t/字2=7.119、3.985、7.427、3.991、3.995、6.941、13.098、28.773、13.149、4.134,P<0.05)。

    有脑梗死史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可能与患者神志昏迷、长时期处在低氧状态,需要更长的通气时间恢复神志有关。这也为通气前神志状况是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所证实。通气后发生血压降低、发热、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患者对通气存在一定的不耐受,病情有所加重。因此,通气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通气时间要相对较差。在通气情况下,HR、PaO2、PaCO2等指标也会出现明显的波动。相比于失败组,成功组上述指标整体上要好于失败组,这证实了HR等指标在机械通气预后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结论与顾兰囡等[8]的报道是一致的。TP、Alb可以反映患者营养状况。本研究成功组上述指标均好于失败组,这提示了患者营养状况对于通气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综合本研究而言,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受到了既往脑梗死病史、通气前神志状况、通气后临床表现、营养状况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有必要加强相关指标监测,更好的指导患者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郭宏杰,李庆洁,宋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719-1721.

    [2]陈卫香,王黎,林锦乐,等.BiPAP治疗慢性心肺功能衰竭急性发作致高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急诊杂志,2015,16(4):247-249,25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80.

    [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赵茉.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9(4):542-545.

    [6]朱珊,赵苏,陶兆武,等.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干预[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69(2):223-225.

    [7]陈玲,周青山.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68(1):125-128.

    [8]顾兰囡,蔡海英,任疆.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750-752.

    (收稿日期:2015-08-15)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朱红艳 赵白来 章府 方娟 黄宜)